由于需求量与价格的稳定增长,国内消毒液市场规模也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态势,为了确保消毒液顺利通关,本文将探讨消毒液出口所需的手续和资质证书,同时提供了消毒液原料和制剂的分类以及清关指南。
一、消毒液原料分类
在考虑消毒液出口前,首先需要了解消毒液的原料分类。不同的原料可能会涉及不同的出口手续和证书申办。
二、普通消毒液制剂分类
常见的消毒液制剂根据其成分和性质被归类。其中一些消毒剂属于危险品,因此在出口前需要特别的证明和申报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消毒液制剂:
1. 酒精消毒剂: 大多数免洗洗手液含有高浓度的酒精,根据危险化学品清单,酒精含量大于24%的被列为易燃液体,属于危险品。出口时需要制作MSDS(材料安全数据表)、标签,以及危险品识别报告和危险物品证明等文件。
2. 异丙醇消毒剂: 异丙醇也被列为危险品。洗手液中含有异丙醇的制剂也需要按照危险品操作进行出口。
3. 消毒湿毛巾: 含有高酒精成分的消毒湿毛巾仍然被视为危险品。此外,一些常见的异丙醇消毒湿巾也属于危险品,因为它们是固体类。
4. 84消毒剂: 84消毒剂主要由次氯酸钠水溶液组成,具有腐蚀性。它被列为8类危险品。
区分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是关键
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需要遵循不同的出口手续和规定,因此在准备出口之前必须准确分类。
三、海关监管要求
出口危险化学品和危险货物需要符合一系列海关监管要求:
1. 危险化学品定义: 海关将危险化学品定义为对人体、设施和环境有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。这包括毒性、腐蚀性、爆炸性、燃烧性等特性的化学品。
2. 原产地检验和口岸检验: 出口危险化学品需要进行原产地检验和口岸检验。出口货物的发货人或代理人必须向原产地海关报关,并申请检验。
3. 危险货物定义: 危险货物包括具有爆炸、易燃、中毒、感染、腐蚀、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物质和物品。这些物质在运输、储存、生产、操作、使用和处置中可能引发人身伤亡、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。
4. 危险货物包装容器: 出口危险货物的包装容器必须经过性能鉴定。使用未经认证或不合格的包装容器包装危险货物是不允许的。
重要提示:
无论是否被列入法定检验目录,危险化学品都必须按法律规定报送海关检查。此外,包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必须符合特定的性能标准。
法律风险:
违反相关法律法规,包括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和《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》,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,包括罚款和刑事责任。
Copyright © 2022 上海中世通进出口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 沪ICP备202103022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