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上半年,我国钢铁行业表现出令人瞩目的强劲势头。据数据显示,全国钢产量达到5.36亿吨,同比增长1.3%;钢材产量达到6.77亿吨,同比增长4.4%;而钢材出口更是大幅增长,达到4358万吨,同比增长31.3%。这一出口增长势头的背后,钢铁企业虽然面临效益下滑,但财务资金风险仍然可控。
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谭成旭指出,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挑战,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。然而,钢铁行业秉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,不仅实现了生产经营的整体平稳,还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功能,推动了高端化、绿色化以及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。
今年以来,我国钢材出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。仅上半年,钢材出口总量达到4358万吨,同比增长31.3%。出口钢坯达到167万吨,同比增长112.6%;而进口钢材则下降了35.2%,进口钢坯更是下降了68.5%。这使得我国的净出口粗钢总量达到了4211万吨,同比增长64.3%。中国钢铁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也随之提升,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明显增长,板材出口占比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的66%。
在这一趋势下,一些钢铁企业表现出了良好的业绩。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,马钢交材上半年营收完成年度目标进度的110.5%,同比增长14.4%;出口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.9%。另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,天工国际,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其产品出口金额在6月份逾4000万美元,再次刷新了单月出口业绩。
钢材出口总体呈现出量增价跌的态势,上半年钢材出口均价为每吨1075美元,同比下跌了24.7%。这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,可能引发贸易摩擦反弹,需要引起钢铁行业的高度重视。鉴于前期接单情况和人民币贬值的影响,预计下半年钢材出口量的增幅将有所收窄。
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,钢铁行业的稳定运行对整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。然而,上半年钢铁供给超过需求,导致了钢材价格下降幅度大于成本降幅,钢铁行业整体效益下滑。据中钢协数据显示,上半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营业收入下降了5.56%,利润总额更是下降了68.8%。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.03%,亏损面达到44.6%,显示出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。
为了保障钢铁行业的平稳运行,需要采取多种措施。谭成旭提到,要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,研究创造符合市场规律的新的产能治理机制,加强行业自律,支持头部企业实施重组,提高产业集中度。此外,我国铁矿资源严重依赖进口,因此需要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。
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钢铁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。钢铁业必须不断适应市场需求,推动减量提质,实现绿色低碳发展。同时,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着行业的进步,钢铁企业不断推出高品质、高附加值的产品。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钢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,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,环保水平不断提高。
国际形势依然复杂,特别是欧盟碳关税的实施,可能对我国钢铁出口产生影响。我国钢铁企业需要加快技术升级,推出更加绿色低碳的产品,以适应市场和环境的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着手研发低碳材料,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。
我国钢材出口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,钢铁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显现。通过稳定的运行、减量提质、绿色低碳发展等措施,我国钢铁业有望在新的发展阶段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Copyright © 2022 上海中世通进出口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 沪ICP备2021030222号-1